郭忠福于後唐同光初年(公元923年)出生于南安詩山(注),自小聰穎過人,十分孝順父母。其父郭亮,務農,天天提早摸黑在田裏累死累活地幹活,然而瘦田薄地,收成不多,還熬出一身疾病。三十一歲便與世長辭。其母姓林名素娘,溫柔賢惠,吃苦勤儉,沒日沒月的操勞。沒想到丈夫被病魔奪走。因家道貧寒,籌不齊喪葬費,母子倆只好含淚把屍體焚燒成灰,裝入罐中,暫且放置在茅屋裏。
郭忠福為了安葬父親的骨灰,小小年紀便賣身于安溪崇善裏金谷鄉大財主楊員外家牧羊。母親也跟到楊家做工,給楊家縫衣洗衣,挑水燒飯。由開工錢微薄,母子倆在楊家幹了三年,還是沒有辦法讓父親的骨灰安葬入土。但母子能相處在一塊,倒也欣慰過日。
郭忠福在楊家牧羊,處處用心,從未出點差錯,因此也深得楊員外喜歡。每天跟忠福牧羊的孩子很多,小夥伴們常常一塊在草地上嬉鬧但稍有疏忽,羊群便會東跑西竄,偷啃人家的稻穀和蔬菜。對此,忠福特別留心在意。 有一次,鄉裏演戲,他竟異想天開,撒泡尿劃個圓圈,對羊群說:“你們得乖乖呆在圓圈內,不許亂跑亂動。”說完私自看戲去了。等他看戲回來,那些羊居然還呆在圓圈內,不敢跑到圓圈外。村裏的人知道了,都暗暗稱奇。山上的樹林藤蔓叢生,層層疊疊,如寶座。忠福跟小夥伴們玩得興起,他常常攀登上去,坐在寶座的最高層,以皇帝自居,指揮下面的孩子列班待候,三呼萬歲。有時,別的小孩子也想上去坐做皇位,不知怎麼慌了神,竟又跌了下來,由此,小夥伴們都說郭忠福有“皇帝命”。郭忠福還常常帶小夥伴們南“征”北“戰”,羊群如兵馬,他做將軍,或做主帥,或稱皇禦駕親征,揮動“令旗”,羊群跟他滿山遍野地奔跑,打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勝仗他覺得在清溪牧羊,挺有趣呢。
楊員外相信風水之說,從江西贛州請來一位地理大師,為楊家尋找一塊寶地。地理大師說要三年方能找到好風水,于是便住在楊家。平日無事,替楊家教授子女。
郭忠福有時從書房窗下經過,聽到的詞句,過後都能背誦出來。地理大師見忠福十分聰明,把他視為“神童”。每日放牧之餘,他常到地理大師送飯奉茶,服待周到,覺得深得大師疼愛,悄悄教他讀書識字。
楊員外富甲一方,山珍海味吃不完。但楊太太卻十分吝嗇,捨不得好飯好菜招待地理大師。有一天,地理大師病了,郎中說要用羊肉配藥服下病能治愈。楊員外的羊欄裏有好多羊,卻不肯宰一隻讓地理大師配藥治病
一天夜裏,一隻羊失足掉進糞池淹死。楊太太叫忠福撈起來,殺了煮給地理大師配藥。地理大師吃得起勁,邊說邊問忠福“我來楊家這麼久了,從來沒有吃上一頓好東西,連病了要用羊肉配藥也捨不得,今日怎麼會開恩呢?”郭忠福偷偷地告訴他:“先生,這羊是掉進糞池溺死的,楊員外自己不敢吃,又捨不得丟掉,楊太太才叫我殺了給你吃的。”地理大師聽了,“哇”地一聲把吃下去的羊肉全嘔吐出來了,他長歎了一聲說:“楊員外啊楊員外,你沒量氣就沒有福氣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