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有一天,忠福和幾個小孩上鳳凰山撿柴去。發現有一株大樹很高,上面有許多柴枝,忠福便對同伴說:“我要爬到大樹上,撿下那些柴枝。”幾個頑皮的孩子見大樹很高,不好攀登,便打賭道:“忠福,你真的能爬上去,我們今天撿的柴,全部挑到你家去!”
“此話當真!”郭忠福,幾下子便爬到樹中間,恰好有一條粗大的“加蕉藤”蔓纏繞在樹枝上,交織得好像一座藤椅。忠福便坐在藤座上休息。也許是他成神的時間到了。他對樹下的孩子說:“撿的柴,勞你們替我挑回去。告訴我母親,快持一瓠一書來。”
小孩子們不知什麼意思,小孩子挑著柴到郭家,對他的母親說:“你的兒子要你拉一隻豬,帶一頭牛到鳳凰山的大樹下去,”
郭母知道自己的兒子從來都是實實在在的,說一不二的,所吩咐的事必有緣故。于是便拉一隻豬帶一頭牛往鳳凰山走去。牛倒聽話,可豬到處亂跑,折騰了好長時間才到大樹下。
郭母抬頭看兒子時,看到兒子滿臉通紅,已經坐在古藤上圓寂無言了。目睹這種情形,郭母免不了痛哭起來。她走上前,見忠福的頭垂下,雙足盤坐,便伸手把他的一足拉下來。所以郭聖王的佛像是一足盤坐,一足垂下。她想:“兒子命該如此吧!”于是再把他的頭扶正向前直視,併吩咐道:“你嘴闊食四方,眼大越看遠越好!”郭忠福是個孝子,自然把母親的話記在心上。所以塑他的神像,眼睛睜得滾圓,口雕得闊大。有“廟內神,益外境”之說。
這一年,郭忠福十六歲,正是後晉天福三年(西元938)農曆八月二十二日。
鄉人嘉其孝,憐其殤,大家出錢出力,在坐化處築祠紀念,稱為“郭山廟”,因以將軍禮祀
之,又稱“將軍廟”,因廟在鳳山,後來又叫“鳳山寺”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